【榜样的力量】打赢一场比赛 打磨一颗匠心

  发布时间:2022-11-24 返回上页

国奖第一_副本.jpg

胡攀峰是2020级人工智能1班的,因为从小对电脑感兴趣,在中学阶段就选择了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计算机,慢慢长成了一个“业余拆主机,上课玩代码”技术宅。“我喜欢硬件的技术感和C语言的逻辑感!”提起热爱,胡攀峰毫不迷茫。

曾航是2021级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的,跟胡攀峰不一样,是参加普通高考来到我们学校,又因为专业调剂进了互联网专业。“C语言很吃逻辑,学好了就一通百通。”提起专业,曾航充满自信。

代祥是2020级大数据1班的,是我校中职本部的学生,通过技能高考顺利升学,从动漫设计专业调整到大数据专业。“自己动手搞一些东西,很有意思!”提起实操,代祥跃跃欲试。

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明确自己擅长什么,将兴趣和热爱付诸实践。就是这样三位同学,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“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”赛项中,荣获(高职组)一等奖,全国排名第3位,创造了黄石市参加技能竞赛的最好成绩。

 

有多难呢?这么说吧。比赛包含了三个模块的任务,每个模块都是“一主两辅”的模式,队员们除了要精研自己负责的模块,也必须要参与到其他模块里。

 

胡攀峰就是把自己精研的模块做到了极致。

在比赛中,考生操控的小车会经过两种随机地图,地图会专门设置一些“白卡”作为障碍。当小车行进到“白卡”区域,就没办法按照既定路线行使,需要自主进行判断。这就是人工智能的精髓所在。胡攀峰研发的新算法,就可以越过这些原本过不去的障碍,而且非常稳定。

“其实也有其他队伍尝试写这种类似的算法,但都没有他写的稳定,这是我们比赛的决胜点之一。”付祥对队长的专业非常认可。

 

曾航负责的板块是焊接。

需要在一个半小时之内,在一块120*167mm的电路板上,焊接200多个芯片和几十个元器件。电路图密密麻麻地,且有“坑”在其中,曾航需要一边焊接一边排“坑”一边调试,保证电路板最终能够正常运行胡攀峰写出来的程序。

在比赛现场,因为大赛经验不足,团队误判了比赛开始的时间,比其他队伍晚了二十分钟才开始操作,这几乎是一个“巨大”的失误了。为了弥补失误的这二十分钟,曾航在焊接过程中不断推紧,不断推紧,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赛项。要知道,这一过程最初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完成。

“心沉、手稳,抗压,力挽狂澜。”付祥觉得学弟属于“人狠话不多”的典型。

 

代祥在这个团队中是一个奇妙的“粘合剂”,也是一个“加分项”。

通信、路线他得懂,元器件儿、电路图他也得会。胡攀峰使用C语言写成的代码,要在安卓程序上运行,他得负责给翻译成Java,曾航插的那200多个芯片儿,每一块都是他给递的。更重要的是,他负责的机器视觉算法是整个比赛的“最后一道大题”。

“就跟扫一扫差不多吧。二维码最简单,因为答案只有一个;红绿灯难一些,因为答案有三个;车牌最难,包含汉字、数字、字母等等信息;手写的汉字就更难了,有太多不同解。”

胡攀峰和曾航拼命拿到的保底分,就靠代祥跳起来“摘桃子”了,能不能及格看前面,能不能得奖就看后面了。

最终,兄弟三人还是并肩站到了全国一类赛的一等奖领奖台上。

当初推荐进组训练的同学,有的不愿意周末训练,有的不想要暑期留校,有的熬不住辛苦,有的耐不住寂寞,磕磕绊绊留下的这一组选手,连个替补都没有。“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,配得上今天的荣誉。”指导老师涂贵军对这几个得意弟子很满意。

    

比完赛,拿完奖。胡攀峰和代祥要准备毕业了。

胡攀峰通过这次大赛更加明确了,以后要从事嵌入式开发方向的工作,准备去沿海城市找份对口的工作,从一个“搞小项目”的程序员做成一个“搞大项目”的程序员;代祥决定考研,也在积极备考,目标是考取华中师范大学。曾航作为唯一一个留校的大二学生,在积极地准备其他比赛。

 

生活又回到了正轨,好像有了不同又没有不同。

“有练习的积累,才能具备抓住机会的实力。”这是三兄弟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。